服务大厅 | VPN | English |

港航机电控制工程实验室

发布时间:2024-12-28

(批准时间:2007年 批准部门:辽宁省教育厅 主任:于双和)

港航机电控制工程实验室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于2007年正式批准立项的辽宁省高校重点实验室。

实验室面向国家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战略需求和我省“提升通道平台能级,建设海洋经济强省”,结合我校航运特色与世界一流海事大学建设目标,围绕船舶工业、海洋运输与港口工程智能化、数字化及绿色低碳的发展趋势,综合电气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交通运输工程、人工智能等多学科理论与技术,开展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机器人与无人机系统、智能船舶电力系统和智能船舶电力电子与电力推进技术等方面的关键技术研究。

实验室将发挥人才培养优势,培养和形成一支整体创新能力强、学术水平高、年龄结构合理的高层次人才队伍,引领智能船舶电气与控制理论与技术的发展方向,取得重要科技创新成果与智能化产品,为我国船舶工业技术升级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提供重要技术支撑,实验室将建设成为从事船舶电气与控制领域理论和应用研究、高新技术开发应用及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为我国船舶工业、海洋运输、港口工程等方面提供技术与人才支撑。

实验室重点围绕智能船舶电气与控制系统理论与技术研究、产品研发,设置了五个研究方向。

方向一: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研究内容:主要在船舶人工智能理论与技术、海洋工程装备非线性控制理论与技术、船舶安全预警与智能容错技术、海洋目标识别与自主决策等领域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工程应用实践。

方向二: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

研究内容:主要在船舶智能感知与自主控制、海洋航行器智能控制与协同、无人船自主航行与测试评估技术、水下环境智能感知与模式识别技术等领域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工程应用实践。

方向三:机器人与无人机系统

研究内容:主要在海洋机器人智能控制系统设计与开发、无人装备与系统关键技术、群体智能系统协同与控制技术等领域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工程应用实践。

方向四:智能船舶电力系统

研究内容:主要在智能船舶综合电力系统运行控制与健康管理、多能源协同、智能船舶电力系统数字化、智能船舶电气技术、船舶高压电力系统关键装备及绝缘材料等领域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工程应用实践。

方向五:智能船舶电力电子与电力推进技术

研究内容:主要在智能船舶电力电子技术、船舶电力推进技术、电机优化设计与控制、船用电机故障诊断与状态评估、多装备电力系统电磁兼容等领域开展理论与技术研究、工程应用实践。

实验室主任:于双和,教授、博导。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

实验室自批建以来获得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3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1项、中国自动化学会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 中国海洋工程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中国航海学会科学技术二等奖2项。

近几年实验室承担国防科技重点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际合作、省部级等纵向项目50余项;其他市级及横向项目100余项。发表高水平论文50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100余项。

实验室现有固定人员44人,教授17人,副教授20人,博士比例达到94%。实验室各研究方向负责人均由所在领域具有较高学术造诣和影响的教授担任。梯队人员的年龄、专业结构合理,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多人次入选国家高层次特殊人才支持计划青年拔尖人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海洋领域优秀科技青年人选、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交通部“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一、第二层次人选、中国科协托举人才、大连市领军人才等。

实验室联系人:于双和,办公邮箱:shuanghe@dlmu.edu.cn

(以上数据更新时间为2024年12月)

地址:辽宁省大连市甘井子区凌海路1号

邮编:116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