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准时间:2006年 批准部门:辽宁省科技厅 主任:王宏志)
辽宁省科技厅、财政厅联合印发辽科发[2006]19号文件,正式批准联合组建辽宁省船舶装备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19年根据辽宁省科技厅、财政厅、发改委联合印发的关于《辽宁省科技创新基地优化整合方案》的通知(辽科发[2019]23号)精神,对于辽宁省船舶装备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进行了评估考核后批准转型升级为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
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以船舶与海洋工程产业及航运业发展需求为导向,依托星空手机版登录入口的资源优势,研究国外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发展趋势,跟踪环境友好、绿色节能减排先进技术,消化吸收与技术创新相结合,加强“政、产、学、研”协同合作,加快高端装备先进维修关键核心专业技术创新,做好绿色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端装备维修的“高、精、特”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提高新质生产力,将具有重要市场价值的科技成果进行系统化、工程化、产业化成果转化,推动绿色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端装备全寿命维修的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的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和能力建设目标:
1、人才培养基地(高级船员、先进维修工程高级人才、船舶与海洋工程高级人才)
2、科技兴海基地(海事、海洋、海军、海警)
3、技术创新基地(维修与制造、设计与试验、检测与监控、节能与减排)
4、污染治理基地(润滑、磨损、振动、噪声、污油、溢油、污水、废气、压载水)
5、产业智库基地(船舶与海工、航运与港口、能源与交通强链)
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的主要研究方向:
方向一:轮机故障诊断及预测预警
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状态智能监控、船舶轴系校中、船舶有害振动分析、油液分析、振声分析、失效分析,状态监测与评估、剩余寿命预测、在线感知与监测。
方向二:摩擦学及其应用
摩擦、磨损、润滑感知与监控,润滑油铁谱分析、光谱分析、颗粒计数、常规理化性能分析与在线油液监测,燃料油与替代燃料检测分析,表面界面失效分析,高端装备无损检测、动态监控、故障诊断,台架试验、系泊试验与航海试验,气缸套-活塞环、滑动轴承、柱塞套筒、齿轮摩擦副的摩擦学理论与应用研究。
方向三:维修科学与工程
全寿命维修、智能维修、预防维修、状态维修、虚拟维修、原位维修,维修理论、维修决策、维修装备,PMS、CBM、PHM、EGS,远程检验、智能运维、虚拟装配,修理技术、工艺、方法、标准,再制造理论与应用研究,船舶全员、全面、全寿命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自愈性的基础性研究。面向舰船维修、海洋平台维修、风电机组维修、轨道交通装备维修、绿色修船系统工程等基础理论与关键共性技术的研究和开发。
方向四: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与制造
船舶轴系设计与校中、NHV、关重件优化设计与智能制造、表面与界面工程技术、磁力耦合技术与产品、润滑系统设计与制造、燃油系统设计与制造、智能运维系统设计与制造、节能减排系统设计与制造、溢油污染防治系统设计与制造、能效管理系统设计与制造、再生能源系统设计与制造、分段总段结构改装与脱硫脱碳设备改造。
方向五:创新创业与创投创融
创新思维、方法、技术、产品,创业模式、基地、团队、平台;创投方向、技术、项目、产品、风险;创融目标、方法、管理、政策;船舶产业与海洋产业发展规划、航运经济与区域经济发展规划、战略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规划、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与产能转移、新生产要素与资产管理、智能航运与智慧航行、海事物联网与人工智能。
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的成果辐射、扩散能力和对行业技术发展的影响:
1、船舶与海洋工程领域的智能制造、智能保障、智能运维;
2、舰船、汽车、机车车辆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降碳减碳;
3、能源领域的风电、火电、核电装备的智能监控与智能运维;
4、石油化工领域的润滑油、燃料油、替代燃料、精细化工产品研制、生产、运维、试验;
5、军民融合、两化融合、智能维修、陆海统筹、产业规划与高质量发展。
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作为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委会副主任挂靠单位,积极参与中国造船工程学会轮机工程学委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和中国振动学会故障诊断分会、中国航海学会船舶机电专业委员会、大连市科技兴海产业基地、大连市环保产业行业协会的学术活动,广泛参加国内外的学术交流。积极开展轮机工程(陆上)本科专业教学改革,建立研究生校外培养基地,不断满足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高质量发展的需要。
实验室主任王宏志教授主要从事轮机故障诊断与预测预警、船舶轴系校中、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智能监控等技术方向、以及船舶与海洋工程发展战略规划的研究工作,开展机械状态监测、故障诊断与预测预警,节能减排,失效分析,船舶轴系校中,维修理论与应用,智能船舶研究工作,以及《轮机维护与修理》、《轮机工程材料》、《轮机故障诊断》、《船舶轴系校中》、《船舶工程管理》等教学工作。兼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修船技术学委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摩擦学分会油液监测技术委员会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海事局应急反应专家、辽宁省港口经济及船舶制造研究基地委员、辽宁省政协资政专家、大连市科技兴海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大连市政协资政专家、大连市环境保护协会废气污染治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修船》和《船舶工程》编委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基金项目评审专家、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出版教材著作译著多部,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项目多项。先后荣获大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及科技发明三等奖、辽宁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各1项。
辽宁省绿色船舶维修专业技术创新中心已储备的研发成果:船舶装备的安全、高效、节能、环保、智能关键维修与再制造技术,重点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状态智能评价方法、轮机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及产品、摩擦学关键技术及产品、润滑技术及其产品、柴油机台架试验技术、油液分析及预测预警技术、数字化、可视化技术与智能感知产品、表面工程与失效分析技术、磁力耦合技术与产品、改装改造技术与国产化产品。其中辽宁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三等奖4项、中国航海学会科技进步二、三等奖3项、中国铁道学会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大连市政府奖多项,发明专利20余项,实用新型专利20余项。
研发了国内首套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试验台,研发了育鲲轮国内首套船舶柴油机推进轴系状态监控系统,建立星空手机版登录入口油液检测中心并推广应用油液检测技术于海军旅顺基地、集美大学、龙源电力、中国船舶集团、中远海运集团、中车集团、国民油井、著名航运公司与供油商等等,为中海油石油平台设计改造压缩机组减振隔震座翘、油⽓⽥管道内外壁防腐、防蜡、防垢、减阻技术与产品,为船用柴油机废气处理SCR/EGR首台套装置,为全国海船船员考试开发的首台套考试评估系统等等。
辽宁省船舶装备维修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有教授8人、博士生导师4人,副教授10人,讲师8人,实验员2人,博士比例达到60%。
方向一轮机故障诊断及预测预警负责人,王宏志教授
方向二摩擦学及其应用负责人,李国宾教授
方向三维修科学与工程负责人,孙建波教授
方向四船舶动力装置设计与制造负责人,段树林教授
方向五创新创业与创投创融负责人,刘家国教授
实验室联系人及邮箱,高宏林讲师 <honglin_gao@dlmu.edu.cn>
(以上数据更新时间为2024年12月)